兼用型鴨種
(一)高郵鴨 中國較大型的麻鴨品種,屬蛋肉兼用型。產于江蘇省高郵、寶應、興化等縣,分布于江蘇北部京杭運河沿岸的里下河地區。本品種覓食能力強,善潛水,適于放牧,肉質好,產蛋大,產雙黃蛋的頻率較高。該品種背闊肩寬胸深,體軀長方形。公鴨頭和頸上部的羽毛深綠色,有光澤,背、腰、胸部均為褐色蘆花羽;腹部白色;臀部黑色。喙青綠色,喙豆黑色;虹彩深褐色;脛、蹼橘紅色,爪黑色。母鴨全身羽毛褐色,有黑色細小斑點,如麻雀羽;主翼羽藍黑色。喙青色,喙豆黑色;虹彩深褐色;脛、蹼灰褐色,爪黑色。成年體重:公鴨2.3~2.4千克、母鴨2.6~2.7千克。70 日齡體重,放牧條件下1.5千克左右,較好的飼養條件下1.8~2千克。屠宰率,半凈膛80%以上,全凈膛70%左右。開產日齡110~140天。年產蛋量140~160個,平均蛋重75.9克,經選育群可達250個,蛋重達83克。公母配比1:25。種蛋受精率90 %以上。受精蛋孵化率85%以上。蛋殼以白色為主,約占83%,青殼蛋占17%左右。
(二)建昌鴨 麻鴨類型中肉用性能較好的品種,以生產大肥肝而聞名,故有“大肝鴨”的美稱。產于四川省的西昌、德昌、冕寧、米易和會理等縣。西昌古稱建昌,因而得名建昌鴨。該品種體軀寬深,頭大頸粗。公鴨的頭和頸上部羽色墨綠,有光澤;頸下部有一白色羽環,胸背部紅褐色,腹部銀灰色,尾羽黑色。喙黃綠色,脛、蹼橘紅色。母鴨羽毛褐色,有深淺之分,以淺褐色麻雀羽居多,約占65~70%。 喙橘黃色,脛、蹼橘紅色。此外,還有一部分白胸黑鴨,在群體中約占15%左右。這種類型的公母鴨羽色相同,全身黑色,頸下部至前胸的羽毛白色。近年來,四川農業大學又從建昌鴨中分離選育出一個白羽品系。成年體重:公鴨2.2~2.5千克、母鴨2~2.3千克。肉用仔鴨8 周齡平均活重1.3~1.6千克。全凈膛屠宰率,公鴨72.3%、母鴨74.1%。 平均肥肝重220~350克,最大達545克。開產日齡150~180天。年產蛋量150 個左右。平均蛋重72~73克(蛋殼有青、白色兩種,以青殼占多數)。公母配比1:7~9。種蛋受精率、受精蛋孵化率均在90%左右。
(三)大余鴨 產于江西省南部的大余縣。分布于贛西南的遂川、崇義、贛縣、永新等縣和廣東省的南雄縣。大余古稱南安,以大余鴨腌制的南安板鴨,具有皮薄肉嫩、骨脆可嚼、臘味香濃等特點。在穗、港、澳和東南亞地區久負盛名。該品種無白色頸圈,翼部有墨綠色鏡羽。喙青色,脛、蹼青黃色。公鴨頭、頸、背部羽毛紅褐色,少數個體頭部有墨綠色羽毛。母鴨全身羽毛褐色,有較大的黑色雀斑,群眾稱為“大粒麻”。成年體重:2~2.2千克。仔鴨體重,在放牧條件下,90 日齡重1.4~1.5千克,再經1個月的育肥飼養,體重達1.9~2千克,即可屠宰加工板鴨。屠宰率,半凈膛公鴨84.1%、母鴨84.5%;全凈膛公鴨74.9%,母鴨75.3%。開產日齡180~200天,年產蛋量180~220個,平均蛋重70克左右(蛋殼白色)。公母配比1:10。種蛋受精率81~91%。受精蛋孵化率90%以上。
(四)昆山鴨 又稱昆山大麻鴨,江蘇省蘇州地區培育的品種,1964年起,用北京鴨與當地的婁門鴨雜交,以提高其產肉性能,經14年的選育和推廣,至1978年通過鑒定。該品種具有體型大、生長快、肉質好、生活力強等特點。體型似父本,頭大,頸粗,體軀長方、寬而且深,羽毛似母本,公鴨頭頸部羽色墨,有光澤,體軀背部和尾部黑褐色,體側灰褐色有蘆花紋,腹部白色,翼部鏡羽墨色。母鴨全身羽色深褐,綴黑色雀斑,眼上方有白眉,翼部有墨綠色鏡羽。公母鴨的喙青綠色,脛、蹼橘紅色。成年體重:公鴨3.5千克、母鴨3千克。仔鴨體重,60日齡2. 4千克左右。性成熟期6月齡左右。年產蛋量140~160,平均蛋重80克左右(蛋殼乳白色,少數青色)。